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核驱动”和“最强引擎”,打好组合拳,增强新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水平发展,推动促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聚力机制创建,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完善工作体系。成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量化细化《责任分工方案》,形成区委统筹、部门指导、镇村落实的齐抓共管推进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印发《乡村振兴创建实施方案》,推动形成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完善的工作机制。打造都市现代观光采摘农业、农文旅休闲农业等特色发展示范带,分类储备项目192个。健全激励机制。对200余名乡村振兴一线优秀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对每年动态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享受事业人员工资待遇奖励。先后投入170余万元奖励村党组织书记23名、“擂台比武”优胜村党组织36个,有效激发村党组织和村干部抓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聚力产业推动,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优化扶持政策。梳理整合、分类细化各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累计争取各类扶持项目80余个,投入扶持资金1.5亿元,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全面招商引资。近年来通过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全区农村吸引各类投资2.67亿元,落地项目19个,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引导多种经营。采取“村党组织+企业”模式,组建“共同富裕党建联盟”12个,联建共建48个村、52家企业、13家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15600户,目前后窑子村等21个村实现自主经营集体产业,年增收达1300余万元。
聚力人才引育,凝聚乡村振兴“新合力”。选派专业人才。精准选派14名具有涉农专业或经历的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35名大学毕业生到村实践锻炼,推动4个软弱涣散村转化提升,7个基层治理重点村矛盾问题有效化解,1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强化对外引才。探索“院区合作”模式,联合农业科研院校建立乡村人才工作站,组建17支专家服务团队指导农业产业和特色果蔬品牌发展。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精准回引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有效提升头雁队伍带动发展能力。注重内部育才。组织200余名村“两委”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培训班,帮助镇村干部开拓思路眼界。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培育“土专家”“田秀才”500余人,锻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
聚力示范带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培树示范带头人。开展党员引领致富项目“四个一”行动,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结对帮带群众。目前,全区已有800余名党员领办合作社293家,辐射带动农户2300余户。培树示范新业态。坚持在“土特产”上做文章、资源盘活上闯新路、社会化服务上要效益,目前已形成黄合少镇苏计村小杂粮种植加工项目、敕勒川路六犋牛村水上乐园休闲娱乐项目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16个,有效带动全区农村因地制宜发展新型产业。培树示范样板带。以“五强推进 分类提升”行动为抓手,结合“模范”支部创建,选树打造20个区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示范点,初步形成5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带动沿线50余个村发展壮大。